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,可以找誰尋求幫助?


寫在前面
作為家長:假如孩子有了心理問題,是要尋求學校心理老師幫助?還是找心理咨詢師?還是抓緊掛個號去醫院找精神科醫生?
作為心理工作者:如果有孩子過來咨詢,我能解決他的所有問題嗎?不能解決的時候我要去求助誰?或者推薦家長去哪兒尋求幫助?
我們在做心理工作的時候,要很明確工作界限,如果我們的工作對象超出了我們的工作能力范圍,那么這時候我們就不能夠很好的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。
弄清楚心理工作者包含哪些人員
在理清心里工作界限之前,首先要清楚心理工作者包括哪些人員?
1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
工作對象以正常學生為主,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人員被稱為輔導員或是心理教師。
2 心理咨詢
工作對象被稱為來訪者或求助者,主要幫助來訪者解決某些發展方面的心理困擾或輕、中度心理問題,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被稱為心理咨詢師。
3 心理治療
工作對象被稱為患者或病人,指患有嚴重心理障礙或嚴重心理問題的人。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被稱為心理醫生和精神病醫生。
清晰識別來訪者心理健康程度
理清工作界限的第二步是清晰的識別出來訪者的心理健康程度。
?心理健康的定義和標準:
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: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憲章里對健康的定義是:“健康是一種身體上、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,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,具體包括以下10大方面:
?、儆凶銐虺渑娴木?,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。
?、谔幨聵酚^,態度積極,樂于承擔責任,事無巨細不挑剔。
?、凵朴谛菹?,睡眠良好。
?、軕兡芰?,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。
?、菽軌虻挚挂话阈愿忻昂蛡魅静?。
?、摅w重得當,身材均勻,站立時,頭肩、臂位置協調。
?、哐劬γ髁?,反應敏銳,眼瞼不易發炎。
?、嘌例X清潔,無空洞,無痛感,齒齦顏色正常,無出血現象。
?、犷^發有光澤、無頭屑。
?、饧∪?、皮膚有彈性。其中前四條為心理健康的內容,后六條則為生物學方面的內容(生理、形態)。
▼不同場景下心理工作者的工作對象及工作內容▼
?學校心理教師
?心理咨詢師(校外/社會心理咨詢機構)
?心理醫生
當下,很多心理從業人員在做著不該做的事情,這是不可取的,也不利于來訪者更好的解決心理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