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歲自閉癥孩子被幼兒園勸退,干預三個月后,結果震驚了?。?!


為期3個月的干預,孩子有了哪些改變?
孩子的習慣常規、觀察模仿、邏輯概念、社交溝通均出現了大幅提升,這樣顯著的改變,令爸媽大吃一驚,瞧著在一旁跑跑跳跳的孩子,爸媽眼里充滿著愛憐,仿佛在說“我的小蝸牛,終于慢慢長大了……”
本次干預體驗,對小王(孩子化名)一家而言,是新鮮、是嘗試、是突破。他們為了孩子打破常規,從抗拒干預到逐步接受,他們跟隨著老師,評估、制定個性化教學計劃,不間斷且持續的干預,一步步,一天天,“孩子能夠聽指令了…..孩子有眼神對視了……孩子會仿說了…..孩子可以玩玩具了…。”
這些驚人的進展,完全顛覆了他們的認知。
小王爸爸笑著說:“簡直不敢想象,原來孩子干預后,可以產生如此大的變化!”而后基于家長的配合,老師的指導,小王的發育進度也走上了正軌。
今天,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小王媽媽,為家長們分享小王干預之前與干預之后的生活變化。
乖孩子背后隱藏著發育大危機
2017年1月24日,迎來了我可愛的兒子——小王(化名)。
他緊閉眼睛,攥著拳頭,小腿亂蹬,“這是一個結實的小家伙!”至少當時的我是這樣認為的。小王出生后,我一直堅持母乳喂養,他很乖,也很好帶,餓了就吃,吃完就睡,靜悄悄地成長,一切如常。
后來,由于上班的緣故,母乳喂養到一歲半差不多,就自然斷奶了。小王也很乖,不曾哭鬧,不給吃奶也就不吃了。說實話,如此乖巧安靜的小男孩,我也是第一次見,本以為是上天眷顧我,給了我一個乖寶寶,可沒想到,這卻是噩夢的開端。
孩子兩歲半左右,越來越異常。
例如總是一個人玩,也不會纏著鬧著讓人陪,晚上睡覺也安靜的嚇人,不哭不鬧自己吃著手就睡了。后來隨著他的長大,我們發現他不喊爸爸媽媽…….并且喊他名字也不怎么給反應,眼睛飄來飄去也不看人,坐不住站不住,不聽任何指令,不提任何要求,對其他人沒興趣…..
本來想著帶他去醫院看一看,又趕上了疫情,小區封閉。就這樣,又耽誤了半年。直到孩子三歲,我們帶孩子去了當地的兒研所,做了評估與檢查后,醫生表示看不出什么異常,如果想進一步檢查的話,最好去大醫院看下。
就這樣,后來我們預約了北醫六院,我們帶著孩子去找了賈美香醫生,最終還是確診了自閉癥。
為了孩子,愿意去試一試
自閉癥是什么?嚴重嗎?
這個陌生詞匯的空降,令我們夫妻措不及防。
為了尋找合適的機構,我們也做了很多功課。有的地址不行、有的師資不足,有的價格太昂貴…..總之,沒有一家適合的。
在這期間,我們一家也開啟了救娃模式。據說灌耳音可以刺激孩子張口說話,于是爺爺每天都和小王說話,一說就是好幾個小時,但他就像聽不見一樣,還是學他自己的,不會跟著模仿。
后來,我們又用了一些過激的方法,例如他想要某個東西,你就不給他,想讓他開口說話,他不張口反而大鬧了起來,他著急我們也著急。
我們又聽說,將孩子送到幼兒園,有玩伴陪著玩,能加速孩子的康復進度,所以我們就送他去幼兒園,可送進去后,孩子不能安坐,不聽指令等問題,又遭到了老師的勸退。
幼兒園不收,孩子的問題得不到解決,我們夫妻的焦慮點簡直達到了頂峰。后來,我們打聽到了北醫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,于是我們決定“為了孩子,去試一試”。
康復之路,就此展開
我們的康復干預之路,就此展開了。
第一天,我們陪著他去了機構,為了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,先進行了評估。評估的結果,比我們預想的要糟糕。第一次VB-MAPP評估結果:里程碑得分為23.5分,障礙評估為65分,轉銜評估為35分。
之后,老師為我們說明了孩子技能掌握情況,并制定了一整套個性化干預方案。
就這樣一天天:
干預前
從基本上不太說話,不關注人、呼叫不回應,只能玩重復的玩具,同樣的游戲,他每天一發呆就吃手、咬手.....
干預后
如今已經可以說一段很長的句子,聽兒歌學著唱也沒有問題了。玩具可以換著玩,變著花樣玩。并且,最為驚奇的是,他每天吃手、咬手的習慣也不見了,喊他會理人,也喜歡和小朋友玩耍了。
關于這個問題,我猜想,是因為他現在開始關注周圍了。每天要玩的東西,要做的事情,突然變出來很多,他已經忙不過來了,所以那些無聊的小動作,重復性的動作,已經消失不見了。
現在,他在家特別喜歡寫寫畫畫,學習能力很強,也很有目標感。例如今天他會突然要學兒歌,就會打開IPAD去聽兒歌,然后自己就可以重復兒歌的歌詞。他要學英文字母,就會打開學英文字母的視頻,自己看完之后就會用筆寫在畫板上,完全不用教,自己就可以寫,現在的種種表現,令我們感到很神奇。
以前帶他出去玩,他對跑來跑去的小朋友根本沒有興趣,別的小孩找他玩,他也視而不見?,F在他好了很多,很喜歡追著小孩跑,尤其是小女孩,很喜歡和女孩子玩。
通過干預,我們也找到了有效的“康復加速器”,方向對了,只要繼續努力,我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的。
三個月干預后,效果特別明顯!
現在我們夫妻也商量好了,孩子爸爸去上班,我在家陪著他,每天按時送他去機構干預,然后我也會學一些家庭干預的知識,在家進行進一步的泛化,等孩子的語言能力再提升一些,我們會根據老師的評估建議,為孩子選擇一家合適的幼兒園。
關于未來,我們一家的態度還是比較樂觀的。
借用郭大夫的一句話:“生活要從容,干預要匆匆”,早發現,早干預,哪怕無法修正核心障礙,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基本問題行為,都是有可能進步的。所以家長們,不要氣餒,我們要相信科學,認真干預,為孩子而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