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次見到暖暖的時候,他還只有12個月,給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這個孩子非常瘦,由于早產,體質很弱,爸爸媽媽一直堅持給孩子做運動方面的康復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暖暖的模仿能力、認知能力、互動能力等均沒有進展,與同齡孩子相差非常大,爸爸媽媽很著急。
元元,女孩,今年3歲了,到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接受學習與訓練。元元周一到周五的上午,上1節個訓課和3節集體課。她的C-PEP-3評估結果只有1歲的能力,無語言,精細動作和大運動等方面比較弱。
小呆萌(昵稱),男孩,今年3歲半。主要照顧者是媽媽和姥爺。他的頭部曾做過手術,去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做診斷,診斷是孤獨癥傾向。小呆萌在我們中心訓練1年了,他的教學安置是半日制,主要課型是個訓課一節、運動課一節、音樂課一節、認知課或游戲課一節。小呆萌來中心時
2015年12月7日,一個活潑可愛的男孩走進了我的課堂。見到我時他用清脆的聲音介紹了自己:”你好,我叫小真,我今年5歲了,我是個帥氣的小王子,很高興見到你?!钡窃谒榻B自己的時候,他的眼睛左顧右盼,身體動來動去,仿佛身上有千百只蟲子在癢他
當星寶的爸爸媽媽剛得知自己的孩子患有孤獨癥時,多數反應也許是不相信、懷疑被誤診了、不愿接受……其中的辛酸是道不明的,就像古語有言“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”。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星寶故事,便是一個美國家庭充滿掙扎和痛苦的早期干預之路。
這是我從事特殊教育行業兩年后遇到的一個小男孩兒。他叫小寶,是個五歲的孤獨癥男孩。初見他時,他那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深深地吸引著我,白白的皮膚宛如洋娃娃般。聽小寶的父母介紹說,小寶能使用3~4個字的句子來表達簡單需求,有很強的認知理解能力,能聽懂簡單的指令,認識一些漢字。
小玉父母第一次接觸孤獨癥,對于這種病癥可以說是一無所知,得知這種結果后瞬間崩潰。經過幾番周折多方打聽,2015年6月15日小玉的媽媽領著小玉來到了中心接受康復訓練,而我就成為了她一對一個訓的老師,這是我特殊教育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個訓兒童,所以她對我來說有著一種特殊的意義。
小貝貝是2016年3月8日加入中心這個大家庭中的。這個3歲多的小男孩初次來到這個陌生的環境中并不感到害怕。他對我的出現毫無反應,對爸爸媽媽的離開也無動于衷,只是低著頭,很安靜地撥弄著自己手里的小玩具汽車的輪子不哭也不鬧。肉嘟嘟的小圓臉,一副憨態可掬的模樣,很是惹人喜歡
開始先準備1張白卡片和1張蛋糕的卡片,在杰杰最餓的時候,要求他拿蛋糕卡片去換老師手中的蛋糕,如果沒有反應,輔助老師可以根據情況給予輔助,在輔助下順利完成后給予杰杰吃蛋糕獎勵,后逐漸減少輔助直到2周左右杰杰可獨自完成這個交換。隨后把道具白卡片換做蘋果卡片,訓練杰杰辨識蘋果和蛋糕卡片的能力,注意點同前,2周后杰杰掌握這種能力后再增加到3張卡片,可辨識后再增加到4張卡片,約50天杰杰具有了對4種卡片中的蛋糕或蘋果等常用食品的辨識。
晨晨,男,3歲,可理解和執行日常動詞,對介詞理解差,主動提問較少,喜歡汽車,并喜歡將東西有規律地擺放。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本著專業,負責人的態度,很貼心的為家長科普一些真實案例的解析,家長們可以根據這些真實的案例在家試試看,不過每個自閉癥兒童的情況不太一樣,自閉癥又稱“孤獨癥”有效的針對性的訓練還是要去專業的孤獨癥機構進行評估,希望可以幫到您。
冬冬,男,3歲4個月,偶有主動語言,目光對視少,肢體語言少,獨自玩耍,有生理需求時以拉家長的手的方式表示,喜歡各種小汽車,長時間地把小汽車在地上或桌子上來回滾動。
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認為,教導者可以使用打破常規的方法:這種方法的目的就是打破習慣性的活動程序或日常規律,給孤獨癥兒童一個變化,以引起兒童的好奇和相應的語言,給孤獨癥兒童一個創造語言的機會。
400-081-2698
Address: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98號中關村方正大廈5層
Tel:400-081-2698
Email:jiangchundi.njk@jtmail.founder.com